包装
中国包装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7年06月07日
2014年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与中国整体GDP的地位相当。据中国包装联合会近期公布的信息,我国包装行业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既有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也涌现了一批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包括数十家上市公司。然而,中国95%以上的包装企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这样的企业规模结构造成包装产业新型工业化水平低,行业的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为此,中国包装联合会号召“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摆脱行业粗放型发展的旧模式,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龙头骨干生产企业,在主要的包装村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的生产制造、技术创新、质量标准、节能减排、经济效益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平,特别在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创新能力上,具备与国际同行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我国包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在中国总体经济稳步发展和包装产业内部竞争激烈的新常态下,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并购则是快速提升中国包装行业水平的一个捷径。而参考欧美澳等包装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跨国并购是中国民营包装企业成为世界包装强者的必由之路。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并购案例超过了以往十多年的总和。2013年,中国肉类企业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肉食品公司,成为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赴美投资案,也是继万达收购AMC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又一里程碑。众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从双汇和万达的海外并购经验获得启发,并付诸行动。据投中集团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219起跨境并购项目,其中民营企业参与的共有185例,占到总项目数的84%,平均每两天就有一起跨境并购发生。欧美企业技术在海外市场渠道上占有绝对优势,具体于包装行业,欧美企业在环保及可持续性发展和技术创新领域有很多独到之处。目前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从而估值相对理性,这种性价差造成了出国并购好的抄底机会。据投中集团数据统计,去年跨境并购项目中出境并购共176起,占到总并购项目的80.36%;入境并购43起,占比19.64%。相比以往,2014年的跨境并购更显示出民企通过跨境并购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之雄心。
在“走出去”的新潮里,中国包装印刷业的先行者们也有所斩获,例如天津长荣股份收购海德堡包装资产及贵联控股公司的股权,上海原龙投资有限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并购Ardagh公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制罐业务等,都为提升中国包装行业国际竞争力开创了先河,引导多家民营企业跃跃欲试。正如一位包装公司老总所说的,相比传统的拓荒开垦“绿地方式”招兵买马开发市场,通过兼并收购见效快得多。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而成功的并购也会提升股价,一举多得。然而,相比发达国家“财富五百强”包装巨头的并购成长历程,中国包装企业的境内外并购整合则仅仅出于萌芽状态,并会在未来的十几年里走向成熟。
中国包装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发展策略及通过投资并购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选定适合自身条件的投资模式和并购对象。纵向并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横向并购同类企业则有助于企业跨地域性拓展市场,吸收研发设计和创新机能,增强品牌效应,规模化发展;而以客户群体或以自身技术平台邻接性(adjacency)并购则更需要创意思考和对目标市场的深入了解。成功的邻接性并购也会给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力和盈利模式,给企业带来更加差异化的发展,保持基业长青。
做为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选择并购目标,合理估值,谈判并购及整合业务?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可以提供部分的信息与服务,另外银行、私募基金以及投资并购专家则是专业的资源。比如“财富五百强”希悦尔公司前全球总裁席基(William Hickey)先生从事包装行业30多年,有着40多项成功并购经验,他在美国创建的环太英智公司(www.pacinsights.com)联合上海粟源实业公司(www.sustenture.com),在中美之间搭建投资并购的桥梁,为中国包装企业走出去并购提供专业化的市场信息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帮助中美企业缩小文化差异,有效地并购、整合与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自身盈利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及产业发展的必然,出境并购也会象之前二十年外企来中国投资一样常态化和持续性地发展,可以预见,海尔、联想、双汇、万达、复星等中国一线品牌海外并购的成功,会激励其他民营企业的全球思维和海外并购。中国的包装企业也会出现一批领头羊,通过走出去并购来吸收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优化现有产能,并购知名品牌和海外营销渠道,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也为提升中国包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